每一個故事,都是實干奮斗的見證;每一個故事,都能匯成企業發展的合力。
每個實干者的故事都能被看見,每個平凡崗位的堅守都能成為主人公,以下為記者在動力廠的真實見聞,來自一個個鮮活的基層片段。
穿雨靴上課5月8日下午,熱電車間四樓會議室里,白班下班的員工們耐心地等待著上安全課,一陣急促的“咯吱咯吱”聲傳來,只見主持今天安全學習的副主任章春平來到會議室,身著略顯汗漬的工作服,腳下卻穿著一雙雨靴,安靜的會議室里瞬間爆發出一陣笑聲。
“老章,大晴天的怎么穿著雨靴?”聽到燃運班班長李興鋒的問話,章春平笑著說道:“準備上完課再去現場,除塵器大修最后一批拆下來四百多個布袋和袋籠,現場清運結束后要組織沖洗,今天小夜班一定要干完。”
有人嘀咕了一句:“小夜班不是有值班領導?”
“現在是大修期間,現場檢修任務重,兩百多平方米的場地要保證‘工完場清’,必須抓緊干完,防止晚間起風出現揚塵。再說,明天一早凈氣室要施工,起重吊車還要用這塊場地。”章春平解釋完,隨即正色道:“上課!”
負責熱電車間的安全環保以及5S工作的章春平已經兢兢業業五年多。
車間管理班子中年齡最長的章春平從生產管理開始到主動挑起安環檢查的職責,工作內容的嚴格與考究,要求他必須堅持長期細致地檢查,避免故障反彈,日日如此。性格恬靜且沉默的章春平在工作中卻十分活潑,無論是安全宣講、指導工作,還是長期地協調施工、跑現場,他用行動給同事帶來最直觀的性格反差。
由于自身工作帶有“挑刺”性質,需要及時指出他人的工作失誤與不足,不斷提醒,不斷指正,章春平一直保持著極大的耐心,與員工細致溝通,全身心投入車間的安全環保工作。
……安全學習課結束了,在眾人目光注視下,伴隨著“咯吱咯吱”雨靴的聲音,章春平再度奔向了大修現場。
一份“搶修日志”“5月13日,巡檢北斗山凈化站至獅子山泵房管線,發現紅星河段2處漏點,鵲江路段1處爆管點……根據廠部指示,先搶修鵲江路段爆管點。”
“5月16日,根據搶修方案,切除約9米開裂管道……試水正常后,晚上七點完成鵲江路段爆管點搶修。”
“5月21日,測量紅星河段第一處漏點處鋼管厚度……將第一處管道切排水口排水,同時準備并運送材料進場。”
“5月22日,按計劃切下7米管道,并將新管下料……晚上六點半收工。”
“5月23日,制作下穿彎頭,兩端哈夫節連接……試水時檢查周邊管道,又發現一處漏點。”
“5月24日,原維修處水泥口縱向焊縫腐蝕開裂70公分,決定拆除原水泥口套袖……割開套袖排水。”
“5月25日,搶修DN600管道……試水正常后,回填。”
“5月26日,搶修紅星河段最后一處漏點DN500管道,試水正常后回填。”
5月13日起,綜合維修車間對供水管道鵲江路段1處爆點和紅星河段3處漏點進行了搶修,8篇搶修日志,歷時14天,修復4處爆點漏點。
作為動力廠的護航者與先鋒隊,綜合維修車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辛苦的搶修過程中,一份份搶修日志成為這些攻堅者的汗水見證。
在搶修材料運輸困難,搶修用電麻煩,施工條件不便等阻礙下,車間搶修者寫在日志上的所見所得,是綜合維修車間克服困難,踏實奮斗的痕跡,是追溯也是繼承,每份樸實的記錄都為后來者“重映”著搶修現場。
搶修日志也是珍貴的技術參考,一次次搶修攻關與技術細節,凝練著高執行力的施工記錄都可以直接當作技術資料進行學習。
重“痕”也重“跡”,留“跡”也留“心”。設立初衷為工作規定的搶修日志,不帶感情且略顯單薄的一次次記錄,已經演變成動力廠綜合維修車間的“珍寶”。
“單臺空壓機運行”顯成效6月19日,熱電車間的生產例會上。車間主任周大慧提到單臺空壓機運行情況:“我們經過反復討論,密切協作,目前已經實現了單臺空壓機運行,年經濟效益預計達到50萬元。”
在大家高興的熱議中,周大慧長出了一口氣,“終于對事情有了定論。”
一直以來,“單臺空壓機運行”這個課題,困擾著熱電車間,雖然也有過相關的攻關,但始終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單臺空壓機運行”課題涉及整個吹灰系統的頻率優化問題,在優化過程中需要對內在設備的漏點爆點進行復查,同時也要優化周邊的儀表器具,確保壓力指標到位。在難點重重的情況下,課題始終懸而未決。
“必須將這個課題拿下!”作為熱電車間主任、專業高工的周大慧主動找上這塊“硬骨頭”。
今年5月,周大慧抓住熱電大修契機,召集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題討論,集思廣益,尋找可行方法,立志解決這個一直想攻克而未攻克的難題。
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與思考,周大慧積極發動群策群力,召開專業討論會,發揮大家知識儲備,同時與兄弟單位積極探討,合作取經,動態靈活地攻關這塊“硬骨頭”。
一個多星期時間里,周大慧沉在現場,拿著吹灰系統圖紙,看資料做筆記;辦公桌上放滿了畫著草圖、寫著公式的稿紙。他結合大家“頭腦風暴”結果,不斷思考難點,反復推敲細節:“除灰系統的節流孔板孔徑怎樣變更?”“輸灰、吹灰頻率如何優化?”……最終,在周大慧與團隊的“軟磨硬泡”下,一個詳細而周密的技術實施方案浮出了水面。周大慧草擬了實施計劃,梳理了6項具體工作措施,明確了每個階段的具體任務、責任人以及完成時間節點。
經過團隊成員無縫對接、及時溝通,不斷調整和優化方案,在一個多星期的不懈努力下,“單臺空壓機運行”終顯成效。
作為專業領頭人,周大慧為車間的技改項目付出多年心血,無論是設備的改造,抑或是環保項目的落實,一個個項目在周大慧的組織開展下,成果斐然,為企業直接節省費用達百萬計。
堅持問題導向,讓深度思考成為習慣,周大慧以敢于觸及問題的責任擔當,向著新的技術攻關邁步。
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不平凡的事跡,有汗水與歡笑,也有奮斗與實干,動力廠通過一個個崗位故事書寫先進典型,通過宣傳故事帶動執行力氛圍。從開始時的小范圍基層采寫到當下的多類型、多計劃的故事寫作,未來,動力廠將以故事串聯多方工作,以故事敘述基層執行力,以故事彰顯黨員先鋒的拼搏風采。講好故事,達臻遠方。
(汪志勝 董玲 汪佳 王志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