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20 ??來源:中國礦業報
走進安徽銅冠(廬江)礦業公司(以下簡稱“廬江礦業公司”)選礦車間生產中控室,電子屏上設備與生產細節一目了然。從原礦輸送到尾礦處理,從球磨機碾動到濃密池翻涌……伴隨著生產數據的跳動,一份份“赤金”輸送而出。
自2017年投產以來,廬江礦業公司經過自動化技術的積累,逐漸邁上以“智”促生產、嚴質量、守安全的高質量發展新途。
以“智”增效激活力
生產是礦山企業的命脈。作為年采選礦石量330 萬噸的礦山,廬江礦業公司井下銅礦石品位低。若要實現盈利,必須要對礦石中有用資源“吃干榨盡”,這其中,選礦智能化最為關鍵。
2017年,該公司選礦車間重負荷試車之際同步建成了一套完備的基礎自動化系統,正式拉開了智能化建設的帷幕。2021年,該公司選礦自動化生產實現后,磨礦智能化系統、浮選及精礦濃密脫水智能化系統成功上線并投產。未來,隨著精礦脫水環節的智能化完成,該公司將實現選礦全流程智能化。
“這將是全國領先的選礦智能化工藝流程!”該公司選礦車間書記史葉龍站在半自磨機前說道。
自動化為生產服務,而智能化必將為效益服務。磨礦專家系統使用以來,該公司日處理能力較10000噸/天提高5%以上,磨礦平均能耗降低2.8%;每個月可為該公司新增利潤300多萬元。同時,該公司浮選智能化控制系統金屬回收率顯著提升,每年可創效1000多萬元。
采選工藝、全生命周期開采、尾砂綜合利用……智能化工藝設計正在該公司蔚然成風,為智能化降本增效交上滿意答案。
以“智”助人添動力
“滴!絮凝劑高液位報警。”空曠的選礦車間中控室內發出警報,這是該車間新落地的工業智能報警系統發出的聲音。該報警系統通過融合車間的智能化數據庫,對液位、指數、濃度等具體指標與細節實時監控。
將人與智能化結合,該車間磨礦智能系統在自動化基礎上能做到自動給料、自動調水、自動稱平,通過收集數據,模擬最佳的智能化運行方式。“我們最大程度解決人員調動的難題,減少工作強度,將人員解放至5S管理、設備運行點檢維修上。”史葉龍介紹道。
智能浮選系統更是設計精妙。該系統通過泡沫成像儀觀察與高速攝像機拍攝,在數據標準化的基礎上,結合X熒光品位分析儀,實時分析金屬含量,就藥劑、液位、風量給出指導意見,真正做到了藥劑與原礦品位的智能聯動。每天10500噸的礦石處理量,僅需4個人操作,全流程的智能化工藝,大幅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這讓我們真正愛上了智能化。”汪曉春表示。
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智能化建設在該公司選礦車間落地開花,而該公司其他領域同樣展現著智能化帶來的新變化。
在提升車間,隨著主副井的合并,智能化改造隨之而來。人員的優化、操作與監控系統的輪轉、生產的密集配合,離不開該車間裝配的智能裝卸系統。自動裝礦、自動提升、信號預警,三四人的車間便能將人安全送達、礦石安穩運輸;在智能倉庫,3名庫管員和1臺智能車就能使智能物流管控系統平穩運行,并可實時查詢與監控出入庫、物料庫存量等倉庫日常管理業務,倉儲系統實現了質的飛躍;在地下800米,無人駕駛系統同樣忙碌有序,智能打孔、鑿巖工作火熱進行……
“智能化從來不是高大上,而是為人和生產服務,從實際出發,干實事。”該公司經理黨建東說。
以“智”護安守定力
安全生產是底線,更是每個礦山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紅線。今年以來,廬江礦業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系列工作,通過“創新賦能”,打通礦山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從井下安全雷達系統、視頻預警系統到地面的“黑燈”選礦車間;從地下智能化破碎到車間安全信號監測,智能化與安全并行,成為這座小而精的埠外礦山新法寶。
智能化守護礦山安全需要“表里如一”。無論是大規模的生產作業,亦或是細節的把控,該公司以智能化抓牢安全生產的“點、線、面”。例如,廬江礦業公司與江西理工大學合作的該項目可實現井下地壓活動監測數據全天候自動采集、融合分析、智能預警和實時反饋。同時,該公司開發手機端地壓監測預警App,方便地壓管理人員實時查看井下地壓活動情況,做到“安全在手”。此外,一根鋼絲繩同樣有智能化大作為。該公司利用在線檢測裝置智能檢測鋼絲繩的磨損情況,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檢測,效率更高、數據更全面、判斷更精準。
從細節到整體,從井上至井下,如今,廬江礦業公司礦區的智能化安全體系與鏈條正逐漸形成——智能安全教育基地、5G+溜井安全監控、智能無人值守磅房……在距離集團總部80公里之外,廬江礦業公司譜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智能化新篇。
“下一步,我們要完成井下出礦與破碎協同控制,將工人從粉塵與高溫中解放。”黨建東表示。
(夏富青 汪志勝 高明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