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當筆者像往常一樣走進辦公室,發現不遠處的銅冠礦建公司冬瓜山項目部職工食堂的燈已經亮起。“肯定又是劉春蘇提前到了!”筆者走進職工食堂準備查看一下備餐情況。只見項目部食堂班長劉春蘇身著炊事服、頭戴廚師帽,正在灶臺間忙碌穿梭,手中的鍋鏟仿佛指揮棒,為即將到來的用餐早高峰“奏響序曲”。
勇于扛起千鈞擔
2018年,劉春蘇初到冬瓜山項目部食堂時,食堂后廚設備陳舊,人手短缺。作為一名僅有家常烹飪經驗的“半路出家”者,她深知肩上責任之重,“礦山工人干的是體力活,吃不好飯,哪有力氣保安全、趕進度?”為快速提升技能,她跟著老師傅學顛勺、練刀工。擔任班長后,她積極研究營養搭配,將食堂菜譜從“老三樣”拓展到每周20余種菜品,葷素搭配、南北風味兼顧。工人們笑稱:“劉班長的菜譜比礦山的巷道還豐富!”為了讓工友們吃得放心、舒心,劉春蘇每天堅持早起,挑選新鮮蔬菜、肉類,嚴格把控食材質量。采購回來后,她便一頭扎進廚房,開始準備班中餐。洗菜、切菜、炒菜……她動作嫻熟,一絲不茍。
巧手織就溫情網
面對“眾口難調”的難題,劉春蘇自創“三看工作法”:看天氣定菜譜,三伏天添涼拌苦瓜,數九天增羊肉暖湯;看進度調分量,掘進隊攻堅時加足葷菜,鏟運隊夜班備好夜宵;看臉色問需求,發現誰剩菜多就悄悄記下他們的口味。為了讓工友們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她總是掐著點下鍋,保證飯菜出鍋時熱氣騰騰。“劉班長做的飯菜,有家的味道!”工友們對劉春蘇的廚藝贊不絕口。一道道家常菜,包含著她對工友們的關心和愛護。
柔肩撐起半邊天
在男性占95%的礦山項目工地,劉春蘇把五名女工擰成“一股繩”。切菜工王姐丈夫患病,她主動頂班兩個月;面點師小趙孩子升學,她熬夜幫忙整理復習資料。當年輕女工抱怨“整天圍著灶臺轉沒出息”,她總是輕撫著被油煙熏黃的廚師帽說:“咱們炒的每道菜,都是礦工兄弟們‘開山拓路的能量棒’。”
在劉春蘇的帶領下,銅冠礦建公司冬瓜山項目部職工食堂窗口飄出的不只是飯菜香,更有一份扎根平凡崗位的巾幗力量,正伴著礦山機械的轟鳴聲,譜寫出新時代勞動者的動人樂章。
(許強 曾紅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