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銅冠銅箔公司這片發展的沃土上,胡善杰從一名普通溶銅工成長為溶銅工段代理工段長。他的故事,正是平凡崗位鑄就非凡的生動寫照。
廣積累:把枯燥變成樂趣
走進銅冠銅箔公司的溶銅車間,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在錯綜復雜的管道和泵機之間,胡善杰正側身伏貼在一臺泵機前,專注地聆聽設備的運行聲音。他仿佛一位精通“望、聞、問、切”的中醫大師,僅憑耳畔的輕貼,便能洞悉機械的微妙變化,精準診斷其健康狀況。這技藝,是他十余年來在溶銅車間辛勤耕耘、不斷積累的結晶。
2013年7月,胡善杰初入銅冠銅箔公司,成為一名溶銅工。從設備點檢、供液、排液,到硅藻土罐掛土、添加劑的添加與校準,每一項工序他都一絲不茍。每天忙完,全身上下的油漬和汗漬讓他的工作服褪去了原本的“光鮮亮麗”,但他卻樂在其中。
初見工段內錯綜復雜的管道和泵機,胡善杰懷揣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渴望,利用下班時間與老員工深入交流,翻閱資料,逐一認識這些“鋼鐵巨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的“新朋友”不僅變成了他的“老朋友”,更在他的巧手下經過一次次的升級與改造,煥發了新生。
“正是由于慢慢積累,讓我掌握了工藝和操作技巧。”胡善杰說,“我們溶銅工藝就像加工毛坯一樣,只要肯下功夫,認真鉆研,才能在工藝技藝上慢慢進步,工作也才更有成就感。”
深鉆研: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對于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出身的胡善杰來說,創新是一種態度和習慣。哪怕用“笨辦法”,他也要把別人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2024年,銅冠銅箔公司銅箔十四、十五工場開始第一批銅箔試生產工作。新引進的高效溶銅罐被譽為生產的“中樞系統”,但在工作中卻遭遇了進氣量不足的難題,導致溶銅效率未能達到預期。面對難題,胡善杰主動請纓,帶領班組技術骨干對高效溶銅罐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連續二十多個日夜,他們堅守在高效溶銅罐的平臺之上,加班加點,收集了幾十組設備運行參數數據,歷經數十次試驗失敗,只為尋找那一絲突破的“光芒”。“胡哥,我們是不是走錯路了?”面對質疑,胡善杰始終堅定如初。最終,通過增加風機提升高效溶銅罐內含氧量的方法,他們成功解決了溶銅效率的問題。
改造實施后,主泵的運行頻率從原本的45赫茲降低至30赫茲,單臺高效溶銅罐全年可實現節電44000千瓦時,廢
箔投入比例從原先的20%躍升至40%,降低了生產成本。該項改造成果還成功推廣至銅冠銅箔三地公司。
“我還記得剛開始以為設備安裝好,效果馬上就能立竿見影,卻沒想到被‘石頭’絆住了腳。”胡善杰笑著說,“經過一遍遍嘗試,失敗了數次,夜里做夢都在想方法,最終還是把問題解決了。”
行致遠:在成長的路上共同進步
一次,“滴、滴、滴……”故障燈亮起,一名青工急匆匆地找到胡善杰:“胡哥,D列高位泵泵機出現問題,你快去瞧瞧!”胡善杰二話不說,抄起手套,戴上安全帽,迅速爬上五樓檢查高位槽液位。果然,原本設定的1.8米液位已經降到1.2米。他立即指揮員工孫彬檢查超聲波液位計探頭,很快便發現探頭表面附著的水汽導致了真實液位的誤判。
處理完故障后,胡善杰并未止步于此。“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解決眼前的問題,更要學會從中汲取經驗,舉一反三,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他一邊復檢,一邊傳授著寶貴的經驗。
近幾年,胡善杰帶領班組成員積極開展自動化改造項目,鼓勵大家發揮個性和特長,進行技術創新。2024年初,他們利用循環槽冷卻水余熱為添加劑罐加熱,每天可節約蒸汽用量1噸,預計全年節約用汽成本6.5萬元。這一節能改造項目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胡善杰不僅自己不斷進步,還甘當人梯,主動為新進員工授課,把自己過硬的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幫助新員工快速成長。”胡善杰深情地說,“每次在解決問題后,我都會帶領大家進行復盤,每說一次,就好像又重新解決了一次問題。這樣,大家不僅能共同學習進步,更能從中汲取更多的經驗和智慧。”
以十余載如一日的默默耕耘,胡善杰在平凡崗位上鐫刻下非凡印記,他用對技術的執著鉆研、對難題的無畏攻堅,書寫崗位上的不凡篇章。
(莫助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