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3-8 ??來源:證券時報
“當前,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競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消費國,鋰、鈷、銅等新能源礦產對外依存度超70%,且進口高度集中于澳大利亞、智利等少數國家,供應鏈脆弱性顯著。若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級,預計未來,戰略資源供給風險將持續增加。”全國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銅陵有色集團”)總經理丁士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促進境外礦產資源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成為當務之急。
據悉,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初級礦業公司(TSX、ASX上市企業)持有全球75%的綠地項目資源,但兩國政策收緊使中資并購難度陡增;西方大型礦業巨頭通過“并購+勘查”模式壟斷優質資源,進一步壓縮中資企業參與空間。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如老撾、哈薩克斯坦、阿富汗、中亞五國等,雖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能源稟賦,但由于資金、技術和開發能力的不足,相關資源未能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對此,丁士啟建議推動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在資源、能源領域的深度合作,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確保中國資源能源供應的安全性。
在丁士啟看來,日本在境外資源獲取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其采取“政府+企業+市場”的模式,即由政府在政策層面進行引導和支持,企業參與并提供技術與資金,市場則通過實際的資源交易與合作帶動項目的運作。
“建議國家層面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資源勘查、礦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框架,并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方式,推動包括能源、礦產資源、交通、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項目落地。”丁士啟表示。
在礦產資源勘查方面,丁士啟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以行業協會或行業龍頭單位負責實施,組織國內優秀的地質勘探和礦業開發公司,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共同開展資源評估與勘查工作,依據市場條件,優先共享勘查成果,以確保開發結果的準確性和可行性。
“在開展礦產資源合作過程中,中國在海外的企業應嚴守合規經營準則,采用環保開采、冶煉技術,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提升品牌形象。”丁士啟表示。
?
?
? |